兵的型发I老展的真相真实大模位A一三大思考
九月的上海依然炎热,在区块链全球峰会的讲台上,我分享了自己这十几年来在大模型领域的观察和思考。作为一名从2007年就投身AI研究的老兵,看着这个行业从最初的"玩具"发展到如今的"巨兽",内心真是百感交集。 每次提到大模型,人们总会问:它到底会变得多大?说实话,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2000年代初期,那时我们都还在为128MB的内存感到兴奋。从历史来看,模型规模的增长就像是一列停不下来的高速列车。 我记得2019年在Google工作时,我们团队开发的大模型在当时简直是"独孤求败",把GPT2远远甩在身后。但谁能想到,几年后OpenAI能给我们这样一场"逆袭"?这让我明白,在这个领域,永远不要小看任何对手。 现在的GPT4已经是万亿级别的庞然大物了,训练一次要花掉400万美元。很多人担心这会不会变成一场"烧钱竞赛",但我要说:别急。2010年时,训练一个简单的深度学习模型也要花费相当于现在100倍的计算资源。技术进步的魔力就在于,今天的高端技术,明天就会变得触手可及。 经常有人问我:"蓝教授,您觉得应该发展通用大模型还是行业专用模型?"这个问题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AI的一种误解。就像问"应该用电脑还是计算器"一样,两者根本不矛盾。 我有个生动的例子:汤姆猫。这个陪伴类产品在全球拥有4亿月活用户,以前它只是个简单的语音复读机。我们的多模态技术让它真正"活"了起来,能理解情绪,能主动交流。这就是通用技术赋能垂直领域的完美案例。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发现:GPT4直接做24点游戏的正确率只有7.3%,但如果我们帮它把问题分解一下,准确率立刻飙升到74%!这说明什么?大模型就像个天才实习生,你需要给它适当的指导。 现在大模型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经济和信任问题。训练成本高企,数据隐私堪忧,这都是阻碍落地的"拦路虎"。说到这里,我特别赞同今天曹老师的观点:Web3可能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钥匙。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让每个手机用户都成为计算节点,那推理成本会降到什么程度?就像滴滴改变了出行方式一样,共享算力可能彻底改变AI的经济模型。这让我想起实验室正在做的一个有趣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激励模型开源和数据共享。 最后想说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现在大家都太关注模型的"智商"了。但你知道吗?Character.ai的模型交互时长是ChatGPT的7倍!为什么?因为它更懂人心。 记得有一次,我爱人问我一个情感问题,ChatGPT的回答专业但冷冰冰。这让我意识到:AI要真正融入生活,光会解题远远不够。就像搜索引擎从最初的关键词匹配发展到现在的个性化推荐一样,大模型的情感化是必然趋势。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回望,我越发确信:大模型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这种改变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快、更深。但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与AI共舞。毕竟,工具永远只是工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模型越大越好?这个趋势不会变
通用还是垂直?这是个伪命题
成本与隐私:Web3或是解药
未来已来: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元宇宙产业三年规划出炉:实体经济与数字世界的新融合
- 谁在操纵比特币?35,000美元真相大起底
- LRT:加密世界的下一场财富盛宴正在酝酿
- 周末亲子新玩法:2023天河区跳绳+马拉松+研学三合一活动引爆朋友圈
- 大模型发展的三大真相:一位AI老兵的真实思考
- 重磅!BabyLong携手韩国第二大交易所Korbit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
- 熊市中的逆袭者:波场生态的韧性成长记
- 法拉利拥抱加密货币:豪车市场的新风向标
-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变幻:比特币回踩蓄力,以太坊势如破竹
- 数字货币早盘复盘与午后操作策略
- 比特币ETF引爆全网:金融大佬们的加密狂欢正在上演
- 比特币王者归来:52%市占率背后的市场暗流
- 从1个ETH到90个ETH:揭秘FriendTech的财富密码
- 11月不容错过的四大加密新星项目
- 法国刮起比特币消费新风潮:从里昂小酒馆到巴黎连锁店
- 币圈惊雷!Bigtime突发漏洞引爆市场恐慌,LOOM失血严重,山寨币或将迎来大清洗
- 疯狂!比特币再创新高,老司机手把手教你把握2025牛市
- 以太坊十年:一场颠覆性革命的进化之路
- ORBS币:企业级区块链的黑马选手
- 重磅!NFTScan全面拥抱Scroll生态,开启NFT数据服务新篇章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