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困造的正需的真户真境我们要的吗是用
每次参加区块链会议,总会听到老生常谈的话题:Web3的用户体验太差了!确实,当你看着新用户为了注册一个钱包要记下12个助记词时,很难不皱眉头。但是说实话,我认为我们可能搞错了方向。 让我讲个真实的故事。2018年牛市时,我认识一个60多岁的大妈,连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却硬是学会了使用MetaMask交易NFT。为什么?因为她听说能赚钱。这让我意识到:当产品能真正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时,再难用的界面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想想早期的iPhone吧,那个虚拟键盘简直是个灾难,但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再看看互联网早期,56K的拨号上网速度慢得像蜗牛,但没人能阻挡上网的热情。人们愿意为真正需要的东西忍受不便。 我特别喜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因为它道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真理:人类的需求亘古不变。我们永远需要食物、住所、社交、尊重和成就感。问题是,现在的Web3项目大多只盯着最顶层的"赚钱"需求。 这让我想起2021年NFT热潮时的场景。当时几乎所有项目都在喊"快来买,会升值",但牛市一过,90%的项目就销声匿迹了。这种单纯依赖金融投机的模式,就像在沙滩上建城堡,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有趣的是,一些小型实验已经开始探索Web3的其他可能性。比如我加入的一个作家DAO,成员们不是为了炒币,而是真心想建立一个支持创意写作的社区。我们用NFT来证明会员身份,用代币来投票决定出版计划。这种基于共同兴趣建立的归属感,远比金钱带来的联系更持久。 还有Sound.xyz这样的平台,让音乐爱好者可以直接投资看好的独立音乐人。这不仅仅是投机,而是把粉丝变成了真正的利益相关方。想象一下,如果你年轻时投资了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 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仅2023年8月,以太坊及其Layer2上就铸造了近1亿个NFT。这些链上足迹实际上描绘出了用户的兴趣图谱。理论上,我们可以基于这些数据为用户匹配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现实世界中,集邮爱好者会自动聚在一起一样。 我在想,也许未来的社交网络不会再问"你在想什么?",而是会说"根据你的链上足迹,我们发现你可能对这类艺术感兴趣"。这种基于行为的推荐,可能比现在的算法更懂我们。 说实话,现在的Web3就像1995年的互联网——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但除了发邮件和建主页,没人能确切说出它还能干什么。我们需要更多大胆的实验,去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满足人类更本质的需求。 加密货币要真正走向主流,光靠"能赚钱"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像亚马逊简化购物、Facebook连接朋友那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条路可能很长,但值得期待。用户体验真的那么重要吗?
马斯洛金字塔的启示
Web3不该只是数字赌场
链上数据的无限可能
前方的路还很长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比特币2.5万大关命悬一线?死亡交叉暗藏杀机
- 美日稳定币监管格局观察:从政策博弈到应用落地
- Web3.0市场日观察:传统金融巨头入场,区块链生态新动向
- 加密货币市场动态:灰度拓展投资版图,MetaMask进军稳定币领域
- 股票代币化: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
- 美国稳定币法案:一场静悄悄的货币革命
- 狗狗币的二次狂欢要来了?9月降息引爆市场的可能性有多大
- 2025年8月币市观察:当比特币与以太坊遇上震荡行情
- 香港稳定币牌照争夺战:5.5张入场券引发的行业震动
- XRP蓄势待发:技术面释放强烈看涨信号
- 当消费变成印钞机:BeFlow如何用一首歌改变支付规则
- 在AI与加密的十字路口:我的投资心法
- 币圈老司机分享:这波比特币空单操作简直漂亮!
- Atomicals周记 | 见证比特币生态的蓬勃生机(8.第4周)
- 8亿美元灰飞烟灭!比特币上演血腥洗盘,狗狗币能否逆袭成新宠?
- 区块链周记:Circle稳定币之谜、Avalanche异军突起与美联储的风向
-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
- 北京区块链发展新蓝图:从技术高地到国家级枢纽的蜕变
- 加密世界的暗流涌动:一场关于稳定币与RWA的重量级对话
- 加密市场风云录:巨鲸们最近在玩什么把戏?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