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性的经的用户黏济逻辑从游戏模型看F社交
最近在研究社交产品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真正成功的平台,往往都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式让用户"心甘情愿"地被套牢。这让我想起了在加密货币领域常见的(3,3)和ve(3,3)模型,它们其实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交产品运营奥秘。
从囚徒困境到社交博弈
记得去年研究OlympusDAO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3,3)的概念。这个源自囚徒困境的经济模型特别有意思——它告诉我们,当所有人都选择合作时,整个系统会达到最优状态。就像在OHM里,如果大家都选择质押(Stake)或者绑定(Bond),整个生态就会进入正向循环。
而ve(3,3)模型则更进一步,把Curve的投票托管机制融合进来。我亲眼见证过一些项目通过这种机制让用户把代币锁定几个月甚至几年,换取更高的收益和治理权。最有意思的是,这种设计创造了一种微妙的心理效应——用户不仅不会卖掉代币,反而会主动说服新用户加入,因为人越多,系统就越稳固。
Friend.tech的经济魔术
现在来看Friend.tech,它的股票定价公式简直是个天才的设计:每股价格=(总量²)/16000。简单来说,就是每多一个持有者,价格就会呈指数级上涨。我计算过,如果我是第10个买家,当第100个人加入时,我的持仓价值就涨了100倍!这种设计创造了一个强烈的FOMO效应——越早加入的人越不想离开。
但是,这套机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退出成本太低,随时可以套现离场社交互动完全依赖KOL的回复普通用户缺乏存在感和参与感
如何打造真正的社交飞轮
基于这些观察,我觉得一个成功的Friend.tech社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社群归属感上周我加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FT群组,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每个新成员都要做自我介绍,承诺不轻易卖出Key。作为回报,群主会把新人推荐给所有成员。这种互惠机制创造了一种"一家人"的氛围,大幅降低了抛售意愿。
2. 设计分层激励好的社群应该像传统社交俱乐部一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比如可以设置:基础会员:持有1个KeyVIP会员:持有5个Key合作伙伴:持有10个Key并参与社群建设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权益,这样能有效激励用户长期持有。
3. 创造外部收益我见过最聪明的社群会主动对接项目方,组织AMA活动,争取空投机会。这些额外收益会进一步增加Key的持有价值。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群主,他用手续费回购Key,让持有者感觉自己的投资在不断增值。
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
说实话,现在的Friend.tech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发现很多群超过100人就很难管理了——因为没有分级管理机制。我建议可以:引入锁仓奖励机制开发多链支付功能增加基础社交功能
说到底,社交产品的本质就是要让用户找到留下的理由。无论是高端俱乐部还是线上社群,成功的秘诀都在于创造一种"来晚了就亏了"的紧迫感。就像我常跟朋友说的:去新加坡参加个峰会还要花几千美金呢,在Friend.tech上花0.几ETH就能跟行业大咖交流,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经济模型都需要平衡短期激励和长期价值。现在Friend.tech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找到除了代币预期之外的真实价值支撑。毕竟,最好的社交产品应该是让用户在赚钱的同时,也真正享受其中的社交乐趣。
(责任编辑:前沿)
-
在今年的EDCON 2023超级演示决赛上,一个低调但极具革新性的项目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以太坊认证服务EAS。这让我想起第一次看到iPhone发布会时的震撼感,EAS同样具备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作为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EAS可能是继DeFi之后,以太坊生态最令人兴奋的基础设施创新。数字身份危机的时代解药想象一下,三年后的某天你收到FaceTime来电,屏幕上是"母亲... ...[详细]
-
最近LDO的走势相当有意思,这支币种在突破上升通道后,在1.62-1.63美元这个位置连续两天都像撞了天花板似的,怎么也上不去。说实话,这种走势让我想起上周在咖啡馆遇到的一个老交易员朋友说的:"价格反复测试一个位置,要么突破,要么回调"。从成交量来看,这次突破确实有诚意,但无奈上方压力太大。我建议想要布局的朋友不妨耐心等待回踩1.4-1.44美元支撑带的机会,这个地方就像是个打折区,性价比不错。目... ...[详细]
-
最近数字货币圈子里都在疯传一个话题:这波牛市到底什么时候到头?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的币圈老人,我倒是觉得现在的讨论特别有意思。几位资深分析师最近放出的预测简直让人心跳加速 - 比特币可能在明年10月达到顶峰,年底前甚至可能突破20万美元大关!历史周期透露的秘密ColinTCrypto这位老哥的分析特别有意思。他把比特币过去几轮牛熊周期掰开来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 从熊市底部到... ...[详细]
-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
加密货币市场的周期性规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比特币永远是领舞者,在牛市初期独领风骚;而山寨币们则像跟舞的配角,需要时间来热身。但到了舞会的后半场,这些"配角"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最终抢走主角的风头——这已经成为加密圈心照不宣的市场规律。两大支付巨头的区块链野望2025年二季度,Circle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将推出专门服务稳定币的公链ARC。这个消息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 ...[详细]
-
最近我发现不少朋友都在关注L2链上的NFT,特别是官方发行的那些藏品。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主流L2项目NFT大盘点先说说zkSync吧,他们家的LIBERTAS OMNIBUS COLLECTION算是比较火的,现在地板价在0.0168ETH左右。有意思的是这个系列的持有地址数达到了11.8万,社群基础相当不错。记得去年刚推出时,我有个朋友因为犹豫了一... ...[详细]
-
通胀警报拉响!美国PPI意外飙升打脸降息预期 加密货币上演深V反转
昨天晚上金融市场又上演了一出好戏。说实话,我盯着屏幕看到美国7月PPI数据的那一刻,手里的咖啡差点洒了——0.9%的环比涨幅直接创下三年新高,这完全打脸了市场此前的乐观预期。记得周二公布的CPI数据还让大家松了口气,不少人已经开始幻想美联储可能在9月大刀阔斧降息50个基点。谁知PPI这个"前哨指标"突然爆雷,就像在说:"各位先别高兴太早!"市场立刻给出了剧烈反应,比特币直接从124500美元摔到1... ...[详细]
-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简直被它的"精妙"设计惊呆了。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魔术手法"。今天,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1.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想象一下,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 ...[详细]
-
谁能想到,期待已久的比特币反转不仅没来,反而给我们上演了一出"跳水"大戏。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就像一桶冰水,把那些喊着"疯牛来了"的投资者浇了个透心凉。比特币这一跌不要紧,直接把走势还不错的以太坊和山寨币们都拖下了水,这剧情简直和周线MACD死叉背离的预测一模一样。说实话,作为一个老韭菜,我倒觉得这未必是坏事。你们注意到了吗?最近以太坊和山寨币正在疯狂吸收比特币的资金,逼得那些死守BTC的人不得不出... ...[详细]
-
最近市场波动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以太坊的这波操作,让我不得不再三咀嚼那句老话:在投资这条路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刚入市的投资者在群里发"今天该买还是卖"的时候,我都特别想告诉他们:与其每天盯着K线图发愁,不如先找对引路人。就像我上周日在微博"李隆聊后市"里反复提醒的那样:这波反弹明显后劲不足,38这个位置就该分批布局空单了。记得有位学员问我:"李老师,为什么您总能在关键点位踩得... ...[详细]
-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
最近在翻阅《福布斯》中文版时,我注意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CertiK联合创始人顾荣辉的创业历程。说实话,在遍地都是创业神话的Web3领域,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故事还是让我眼前一亮。数学天才的商业冒险顾荣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CertiK的logo,那面盾牌中的"∀"符号总是能让他眼睛发亮。每当有新员工入职,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数学符号代表'for all',意味着我们要用数学方法保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