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在中这些知道国搞A创业坑你
在中国做区块链RWA创业,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看起来前景无限美好,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监管红线。作为一个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想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个最关键的:在中国,虚拟货币从来就不是货币。监管部门的立场就像北京的雾霾天一样清晰可见——它就是商品,而且是不能炒作的商品。记住这两点,90%的法律风险就能规避掉。 但现实往往很魔幻。从ICO到STO,再到现在的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创业者们总能想出各种新概念来包装发币这件事。我见过太多聪明人栽在这个上头,你以为的创新,在监管部门眼里可能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擦边球。 RWA的本意确实很好:把现实资产(比如房产、艺术品)上链,让交易更透明高效。理论上这是个双赢的事——投资者能买到过去门槛很高的资产,创业者也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 但现实中的玩法就五花八门了。我发现最"成功"的居然是那些搞NFT数字藏品的。他们玩了个很巧妙的游戏:你买个NFT,我给你个实体商品兑换权;你不想兑换?没关系,可以转手卖给下家。听起来很美好是吧? 我自己就见证过一个茅台酒NFT项目,前期宣传得天花乱坠,结果实体经济一降温,这些NFT的价格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转眼就把项目方给告了。 去年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家公司在海外注册了主体,把一批红酒资产做成NFT出售,承诺分红收益。结果市场下行,NFT价格暴跌,愤怒的投资者直接把项目方送进了公安局。 这就是RWA创业者最尴尬的地方:你以为自己在做创新,投资者却只看能不能赚钱。赚了钱你是"区块链教父",亏了钱你就是"诈骗犯"。更讽刺的是,很多创业者确实是抱着真诚的态度在做事的。 如果你想在中国做RWA业务,我有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 首先,资产真实性是底线。不管你是锚定豪宅还是茶叶,都得确保货真价实。我见过太多项目因为夸大宣传而翻车的。 其次,代币性质要想清楚。在中国,一旦你的代币被认定为证券或者期货,那就等着监管部门上门吧。我建议大家多看看证监会发布的案例,摸清监管的边界在哪里。 最后,刑事风险是高压线。非法集资和诈骗这两个罪名,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千万别以为把公司注册在海外就万事大吉了。 说实话,RWA这个概念确实很有想象力。但在中国的监管环境下,创业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记住监管的两条红线: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商品不能金融化。 在这个行业里,我见过太多聪明人栽在自以为是的创新上。有时候,最保守的做法反而是最安全的。毕竟,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监管红线在哪里
RWA的本意与变形
创业者的两难处境
如何在钢丝上行走
写在最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SocialFi新宠FriendTech的周边生态全攻略:这些工具让你玩得更溜
- NFT市场周观察:金秋九月开局数字收藏品走向何方?
- 比特币大戏:24800美元失守已成定局?十月能否迎来转机?
- PlugChain闪耀Meta Era峰会:一场关于公链未来的深度对话
- Web3日报:萨尔瓦多比特币银行计划引关注,DeFi市场持续活跃
- 以太坊震荡行情中的交易智慧:支撑位屡试不爽,关键阻力位仍是分水岭
- NFT数据分析新思路:告别数据泥潭,拥抱高效API
- 全球加密货币版图重构:G20税务新规下的行业变局
-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
- 从菜鸟到大神:我的数字货币交易逆袭之路
- 币安出手!300万美元BNB空投援助摩洛哥地震灾民
- 数字资产交易的新纪元:BWFX平台如何重塑市场格局
- SocialFi新宠FriendTech的周边生态全攻略:这些工具让你玩得更溜
- 加密货币的十字路口:比特币横盘整理,山寨币或迎最后阵痛?
- 加密货币市场:一场正在上演的金融博弈
- 9月13日投资手记:耐心是财富最好的朋友
- Vitalik最新访谈:加密世界的未来不只靠暴富神话
- 2023年比特币交易为何跌入冰点?三大关键因素解析
- Web3时代的新淘金热:Beosin EagleEye助你安全掘金
- 比特币9月走势:历史规律暗示风暴将至?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