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亲身震惊指的经历那场内幕乌龙事件
作为一名前Alameda Research的员工,每当想起2021年那次轰动全球的比特币闪崩事件,我的手指还会不自觉地颤抖。那次事件表面上被媒体报道为"某机构交易算法故障",但真相远比这更戏剧性——那纯粹是个"手滑"引发的大灾难。 记得我刚入职Alameda才几周,正在熟悉这个疯狂运转的加密交易机器。我们的交易系统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主力是半自动策略,交易员更像是算法调音师,通过微调参数让系统自动执行高频交易;但偶尔也需要手动操作,比如遇到市场剧烈波动或临时套利机会时。 说实话,我当时就觉得这种设置有点玩火。自动交易系统有完善的价格合理性检查机制,但手动交易完全是"裸奔"状态。就像给一个新手赛车手一辆没有安全带的F1赛车,还指望他不会出事。 2021年10月21日,噩梦成真。一位同事在处理一笔BTC卖出订单时,手指在键盘上打了个滑——不是打错一个数字那么简单,而是把小数点位置完全搞错了。想象一下,本想在65,000美元卖出的订单,变成了8,000美元! 我永远忘不了当时交易室的场景:警报声响成一片,屏幕上比特币价格像过山车一样直线坠落。某些交易所的价格瞬间从6.5万美元跌到8千美元,整个加密推特圈都炸开了锅。媒体急着找原因,Binance US还发布声明甩锅给"算法缺陷"——呵,我猜是Caroline紧急公关的结果。 这次"乌龙指"让我们损失了数千万美元,但处理方式很"Alameda":除了给手动交易加了点安全限制外,几乎没什么实质性改变。SBF的名言是:"快速行动带来的收益,远超过偶尔的事故损失。"这种文化后来在FTX发展到了极致。 回想起来真的讽刺。传统华尔街投行在交易前要做无数风险检查,而我们就像在玩俄罗斯轮盘赌。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这就是"加密速度",现在才明白这就是灾难的伏笔。 两年过去了,这个币圈著名的未解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不是什么复杂的算法故障,就是一个疲惫的交易员和一次致命的手滑。有时候,最惊人的市场崩盘,起因往往就是这么简单而荒谬。交易室的日常与隐患
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
事后处理:典型的Alameda作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Friend.tech的诡异现象:资金没跑路,Key却在贬值?这背后藏着什么猫腻
- 金融革命者:WLFI创始人谈如何颠覆银行霸权
- 当艺术遇上资本:加密货币的文艺复兴之路
- 加密货币的惊险过山车:为什么波动性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 比特币反弹如期而至,但真的安全了吗?
- 币圈寒冬将至?比特币失守关键支撑位,市场警报拉响
- 特朗普概念币WLFI今日上线:一场政治与金融的豪赌
- 2025年8月区块链大事记:监管真空、投资风口与科技巨头入局
- 币圈淘金:一个过来人的投资心得
- 机构投资者疯狂加仓ETH,以太坊ETF持仓量创新高
- 区块链安全再升级:火币HTX加入全球反洗钱天网计划
- 从钱包到消费:加密货币变现的N种姿势与U卡的华丽转身
- 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加密货币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 16岁的比特币vs112岁的美联储:一场关于金融透明度的世纪对决
- 揭开WLFI的三重面纱:稳健内核、操盘游戏与政策红利
- 加密货币市场:我们正处在哪个关键节点?
- API3融资:区块链数据桥梁的新篇章
- 加密市场大地震:BNB急跌、MAGA爆火、XRP酝酿大行情?
- 日本金融巨头SBI的加密雄心:一场传统与创新的精彩博弈
- 当牛市气喘吁吁:加密市场的周期律与人性博弈
- 搜索
-